指增基金“中考”成绩揭晓:超8成跑赢基准,新发规模激增6倍

市场资讯
今年以来,指数增强基金的市场关注度显著提升。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年内新成立指数增强基金达82只,合计募集规模392.25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82%和680%。
指增产品的数量规模双双爆发与其业绩表现密不可分。上半年,全市场83%的指数增强基金跑赢了业绩比较基准,其中36只产品超额收益在7%以上(仅统计初始基金)。
增强策略:获取超额收益的有效路径
2002年华安基金推出了国内首只指数增强型基金——华安上证180指数增强型基金,标志着我国指数增强型基金的正式诞生。
2005年至2008年间,指数增强型基金数量从7只增长到9只,截至2008年年末,规模合计达到384亿元。早期指数增强型基金主要采用“被动跟踪 + 主动微调”策略,依赖基本面因子优化组合。2019年后,随着市场波动加剧,指数增强型基金走上了快车道,中证A500、科创综指等新指数陆续发布,产品形式也愈加多样化。
被动投资纪律+主动量化选股的双重优势,令指数增强产品满足当下投资者需求。此类产品对标指数清晰,跟踪误差约束明确,风险特征相对可预期,整体投资透明可控。在此基础上,专业的基金管理人运用量化模型与AI技术,系统性地从海量信息中挖掘个股Alpha,提升了投资效率。
泓德基金智能投资部及AI Lab负责人李子昂介绍,泓德基金智能投资部对于指数增强基金的管理,主要依托泓德基金量化智享体系,通过AI模型动态优化、风险管理严格约束、交易执行成本优化、持续迭代验证四个环节,力争在科创综指Beta的基础上叠加Alpha。
李子昂进一步解释,AI模型动态优化是指利用机器学习处理海量基本面、交易、舆情等数据,提升选股模型的适应性与预测能力;风险管理严格约束则是在目标跟踪误差约束下,精细控制行业、风格及个股等层面的主动偏离程度;交易执行成本优化的主要目标是降低市场冲击成本,捕捉流动性改善带来的机会;最后,持续迭代验证是指需要在实践检验中持续训练和迭代模型,来保持Alpha的有效性。
科创+AI:叠加科技buff
随着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深入推进,科创板作为培育“硬科技”企业的主阵地,其长期投资价值日渐获得市场共识。科创板的高波动性和成份股投资的高门槛,同时为系统化、纪律性的量化增强策略提供了发挥空间。
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具有覆盖全面、硬科技含量高、市值分布均衡等特点,能够充分反映科创板市场的整体表现。泓德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增强基金(A类024509,C类024510)将于7月18日起正式发售,通过AI量化选股力争超越基准,为投资者提供布局科技核心资产、优化权益配置的优质工具。该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为泓德基金智能投资部及AI Lab负责人李子昂。
截至6月30日,李子昂所管理的基金中,2025年以前成立的共4只,今年上半年均跑赢基准6%以上;成立满一年的有3只基金,近一年收益率均在30%以上,同类排名前20%。其AI选股策略有效性获得了市场验证。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简称:科创综指,代码:000680)覆盖569家科创板公司,市值覆盖率超96%;电子、医药生物、机械设备、计算机、电力设备、国防军工六大核心科技领域权重合计约92%,深度契合国家科技自主可控战略方向。指数自2019年12月31日基日以来至6月30日,年化波动率33%,区间回报22.98%,较高弹性的特征为策略优化提供了充足空间。
结合国家政策持续加码科技投入与全球新一轮创新周期启动,科创综指的长期配置价值值得关注。中信证券在近期发布的《2025下半年投资全景图》中表示,展望2025年下半年,科技产业的投资主线将继续围绕AI展开。随着大模型的持续进步以及中国科技公司在生态、场景落地等方面的探索,AI正在从单点的技术进步迈向更广泛的生产力落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