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只是一个开始!
转自:京东城市官方微信号
在刚刚结束的雄安新区块数据平台(一期)项目初验专家评审会上,莫雄剑带领的京东城市雄安项目团队顺利通过了项目建设情况总结汇报、系统演示和专家答疑,专家组同意雄安新区块数据平台(一期)项目通过初验!雄安项目的战略意义和团队的拼搏精神都值得称道,向雄安团队祝贺!

做雄安项目一期的时候,京东城市计算平台负责人莫雄剑在加班到凌晨四点钟的时候,接到同事徐利求助电话,当即决定驾车顶着微光前往雄安。他要向雄安新区块数据平台的相关负责人汇报京东城市在智能城市领域的能力。
两小时车程再加上三小时简单休息后,他走进会议室侃侃而谈,严谨梳理了京东城市城市计算平台的技术体系、能力以及独到之处。这次讲解非常成功,时空数据处理、AI平台体系搭建、应用层的建设运营一清二楚。雄安新区负责人对此刮目相看。
雄安智能城市这块蛋糕让每一个互联网公司都心之神往,此前汇报人员所讲的东西大同小异,而这次莫雄剑的系统化梳理,为后来的成功打好了夯实的地基。
莫雄剑出身微软亚洲研究院,被内部同事称为“莫博士”,虽是个90后,却是个实实在在的技术大拿。智能城市事业部不乏他这样具备学术功底和研究能力的博士,在内部称之为“博士天团”。在这群“博士天团”的背后,还有着另一位高人——京东城市总裁郑宇博士。
郑宇曾是微软亚洲研究院“城市计算”研究方向的负责人,是城市计算领域的奠基性人物。2018年他加入京东数科新成立的智能城市事业部,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智能城市商业实践。
微软亚洲研究院是技术天才们的“乌托邦”,也是中国AI的“黄埔军校”,有着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和理想主义气息。而京东城市提供的是一个野蛮的生长环境,除了浓厚的研究氛围,它更是一个偏向实践的练兵场。
在莫雄剑入职的两年时间内,这个练兵场的确给他带来了磨砺。从最初一个亲力亲为的算法工程师,在慢慢成长为产品项目组织者,如今已是城市计算平台发展方向规划者。
从追逐细节,到把握宏观,莫雄剑的视野格局逐渐提高了。作为规划者,他需要思考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块。一是团队效能、组织节奏,二是业务方向、资源投入,三是业务价值、客户价值。虽然他依旧自嘲组织、协调、管理能力不够,但“博士天团”的顶层设计能力总是会被一线作战的同事表示认可。
这些顶层设计和郑宇的多年研究积累密不可分。郑宇时常组织京东城市的技术研究者们讨论问题。一群技术大牛在技术和逻辑的海洋中争鸣激荡,郑宇用马克笔在他办公室那面玻璃墙上边写边画,智能城市的逻辑架构便在笔尖诞生。
在郑宇笔下,京东城市产品矩阵分为三层。
最底层是智能城市操作系统,包含最核心的时空大数据处理能力、联邦数字网关技术、AI算法模块等;
中间层是可模块化、积木式组合的公共安全、智能交通、智能能源等产品层;
产品层上面还有场景化解决方案层,比如社会治理现代化、现代生活服务业等解决方案以及智能宿迁、信用榆林等城市级政务APP。

“智能城市操作系统”在雄安构建起的是整个城市级别的数据底座——块数据平台。基于这个平台,雄安新区智能城市建设的所有数据从一出生就会长在一起,交通、环保、规划、医疗等各部门的数据不需要再进行打通,构建起生态之后可直接服务服务公众,实现多办事少跑腿。
智能城市产品矩阵和雄安顶层规划中间需要穿针引线者,在一线作战的徐利承担了这个角色。徐利已过不惑之年,过去在传统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做项目管理。

十几年的传统信息化项目管理工作让他感到安逸,过往知识结构和工作经验让他意识到传统技术手段对传统产业改造已到瓶颈,大数据和AI才是未来。
智能城市操作系统能支撑雄安城市全域全量数据综合分析处理,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以及产业创新将因此取得突破。这个耕耘了十几年的“信息化老兵”心驰神往,为此加入了京东城市。他的团队有能力把“博士天团”们在玻璃墙上天马行空的设想搬到实地。
搬到实地是不容易的,尤其是搬到雄安。
2018年9月,徐利入职京东城市第二天便到了雄安新区,管理部门希望他能在数据标准体系方面提出工作设想。面对“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这十六个字,他发觉有点“懵”。
虽说徐利对京东城市大数据和AI能力很自信,但雄安智能城市建设和过往城市信息化建设完全是两码事。
过往政府数据是分布在各个委办局的,想把数据真正汇聚到一起融合性关联分析难度太大,遑论用数据指导城市规划建设。这导致过往城市信息化建设只需要“你说,我听,做执行”。
但在雄安,管理体制不太一样。过往经验被推翻重来,徐利要在现场和客户咨询沟通、理解需求,组织技术人员分析讨论,制定产品方案,落地开发实施部署交付,每个环节缺一不可。
徐利过往做项目管理往往不需要对技术有太多理解,传统企业流程繁复、阻碍重重,但在和“博士天团”的沟通过程中,他发现合作氛围务实开放,在交流中他也对技术有了更深理解。
雄安块数据平台仅仅只是京东城市的一个落地案例。京东城市依托智能城市操作系统已为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宿迁等城市提供解决方案,目标是将城市运营和公共服务进行在线化、数字化,并实现智能化。
今年新冠疫情期间,智能城市事业部大年初二开始紧急行动,为十几个城市紧急搭建了疫情防控系统,其中北京市、南京市、宿迁市公安局通过“高危人群疫情态势感知系统”,做疫情态势感知分析,推导潜在感染人群,成功帮助城市提前找到部分感染者。
某种意义上说,这一次疫情对智能城市建设是一次考验。疫情来势汹汹,城市治理、应急、管控在突袭下水平各异,这对智能城市市场是一次洗牌。“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希望用科技为国家做一些事情,这也是我们郑宇总经常说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