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E IPC·2020工业互联网论坛精彩演讲内容实录

  11月18日,京东方全球创新伙伴大会·2020(BOE IPC·2020)在北京盛大开幕。同日下午,工业互联网论坛以“专芯智制,生态共赢”为主题,邀请行业专家,就工业互联网生态进行了深入探讨,以下为工业互联网论坛重要嘉宾演讲实录:

  BOE(京东方)副总裁、北京中祥英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洪:BOE工业互联网产品2.0发布

  大家下午好!首先对大家能够出席我们BOE IPC·2020工业互联网分论坛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

  今年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基建的重要领域之一,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京东方依托多年的制造业管理运营的经验,自主打造了全价值链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我们打通了生产制造过程,工业园区到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来助力我们的制造业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转型。

  下面就进入今天的重头戏,京东方工业互联网产品2.0发布。

  京东方从2003年开始进行系统化、规模化的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的积累,我们形成了一套包含BOE运营管理经验、具有我们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平台,目前这套平台对支撑京东方日常的经营管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17年我们这套平台在服务内部的基础上,开始向外输出,为客户和合作伙伴赋能。这套平台包含着京东方长期以来积累的众多的智力资产,其中包括软件著作权超过80件,专利超过100件。目前我们服务的客户,基本上达到了100家,同时拉通了上下游30多家企业。

  BOE工业互联网平台融合了很多最新的IT的新技术,同时也体现了 “四化”的新理念。

  平台化,相对于1.0产品来说,我们更加注重产品架构设计的平台化,从设备的数据采集到数据处理,再到智能化应用,我们都打造了相应的技术平台。通过这个技术平台,一方面可以积累我们的核心技术能力,同时对客户的交付效率提升、交付成本下降,最终受益的还是广大客户。

  场景化,2.0当中我们更加注重技术与应用场景相结合,通过软件技术给各个场景赋能,我们要做透应用场景,打造极致客户体验的产品理念。同时,我们要向C端的业务产品学习,大家普遍认为消费互联网端的众多的APP体验是要优于我们B端产品的,这也是我们要学习和借鉴的。

  智能化,我们以工业大数据和工业视觉为核心,构造了我们智能化云平台,同时我也是特别强调,我们智能化的技术要跟我们生产运营当中实际的问题点和痛点相结合,来真正创造我们实际的应用价值。

  服务化,相对于1.0产品,我们以传统的应用套件和解决方案为主,这次2.0产品我们特别同步推出了BOE互联网线上服务平台,一方面挖通上下游平台,使通过线上平台交付成本大大降低了,来赋能我们广大企业的智能化转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什么是我们工业互联网的器呢?其实就我们三大赋能平台。包括我们的边缘网关的产品,包括物联网的产品,包括数据智能的产品。二就是我们两套解决方案,第一个就是我们针对整个生产制造过程的智能工厂解决方案,我们叫Z Factory,还有一个我们针对工业园区的解决方案,我们叫Z Park,其实广大的制造业除了对生产制造过程有数字化提升的需求,对整个园区运营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需求也是非常强烈的。再就是我们最新推出的工业互联的线上服务Z Cloud,目前在平台上,我们已经沉淀了相关的一千多个行业算法和模型,我们提供了500多个API开发的接口,同时我们服务的客户已经涵盖了7个行业领域,我们同50家合作伙伴共建了12个区域服务平台。

  工业互联网赋能平台,首先是我们的边缘网关产品Z Edge,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当中面临着很多问题,但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就是我们生产现场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的问题。我们推出了一个工业级的边缘网关产品叫Z Edge,支持了30多种相关的工业协议,同时这个硬件产品当中内置了GPU卡,具有AI计算处理能力,结合我们多个自研的算法模型,可以满足大部分业务场景下的企业业务需求。同时,产品也是专为工业环境设计,具有耐高温、耐高潮,根据产品计算能力不同,我们Z Edge一共分为三个版本,一个是轻量版,一个标准版,还有一个PRO版。

  下面介绍物联网平台Z IoT,集数据采集分发处理的一站式物联网设备开发平台,Z IoT平台主要具有以下的特点,第一个接入层,我们针对设备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再一个,就是具备了完备的数据安全保护机制。在数据层我们支持多种数据存储方案,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来自主的选择和配置,在使能层我们为用户提供了可视化的产品。一提到软件产品大家首先想到的是Coding,但实际上软件业务发展到今天,很多功能实现,很多场景实现,通过我们相关的自动化的工具是不需要编码的,用户通过拖拉拽的方式就可以自主的定义相关的业务流程。

  下面就是我们的智能化平台Z Brain工业大脑,一提到智能化,离不开三架马车,就是算力、算法和数据,在Z Brain智能化平台当中的调度层,我们支持对所有相关硬件,包括GPU、CPU、IP接口等,对各类型的硬件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度,在算法层更多基于开源技术,部署了机器学习的算法模型超过80个,深度学习算法模型超过70种,同时我们开发了行业算法模型超过800个。在使能层,我们提供智能标注等一系列功能来帮助用户快速的创建和部署相关的计算模型。通过这样一套平台和工具,就可以使我们用户很方便的使用相关智能化功能。

  基于三大赋能平台我们形成了两大解决方案,首先发布我们最核心最重磅的智能工厂解决方案。智能工厂解决方案是依托京东方多年制造业的建设运营,打造覆盖从计划排产、物料管控、设备运营的全流程全体系的产品,从系统角度来说我们分成两个部分: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数字化转型是转型的一些最基本和最核心的功能,主要包括设备自动控制、设备的日常保养、质量控制、仓库管理以及制造过程最核心的制造系统MES。智能化升级,是围绕着我们数据应用和数据价值的挖掘,具体的功能包括智能排产,设备健康管理、企业智能看板、产品不良分析、缺陷自动分类功能。

  产品的稳定性从来都是客户最核心的要求,我们智能工厂解决方案采用了高可靠的架构,可以实现系统稳定运行力达到99.99%。同时我们系统提供了丰富的开发接口,还有可视化开发,通过拖拽的方式就可以实现业务逻辑的编辑,提升系统交付的效果,同时我们也把开发接口开放给我们的客户,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进行产品的定制。

  下面我分享两个案例,第一个案例就是京东方柔性OLED生产线,大家可能不知道在显示器当中OLED整个生产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同时技术也是比较新的,对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良的原因和解决方案的相关经验,是相对来说是比较缺乏的,所以当不良发生的时候,工程师可能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分析去定位不良产生的根因是什么。短的可能需要一两天,长的甚至需要一周到几周的时间,但应用了我们不良智能分析的系统之后,在1分钟之内就可以发现不良的异常报警,15分钟之内就可以具体定位到发生不良的具体工序、具体设备,甚至设备上的具体参数是什么。还可以根据智能化的模型为客户建成具体的方案来解决问题,大幅度的提升不良分析的效果,分析的准确性也从原来80%提升到90%多。

  在客户案例二中,运用智能工厂的解决方案,我们对整个生产过程中所有的相关要素人、机、料、法、环,进行统一的管控,同时从资产的角度来讲,我们从产品库、生产线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实现整个管理效率提升。在这个项目实施过程当中,我们也是特别注重从精益管理的业务改善和自动化设备改造相结合,来推动工厂的数字化转型。

  下面有请客户代表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罗莉君女士给大家演讲《精益智造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有请罗总。

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罗莉君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罗莉君

  罗莉君: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接下来我会针对我们跟BOE工业互联网牵手的精益智造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经验和成果跟大家来分享。

  我们跟BOE工业互联网平台合作思路和蓝图。首先,我们在工厂自动化的基础上将精益系统植入到企业各个业务流程当中,来做到建标准、夯基础。第二,我们应用技术手段对各个流程所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治理,然后挖这里面的数据,把逻辑建起来。第三,我们通过我们的精益思想指导下,把业务流程梳理了以后做建模,做整个系统的搭建,大数据的应用来做分析。最后实现智能工厂的目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有效的打通业务端到端之间的各个断点,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产品技术迭代,市场的趋势分析,售后服务等等数据,我们就可以有效的去监控整个生产过程,来实现质量稳定、成本可控,解决我们接下来日益紧张的用工问题。

  最后我想说,在国内整个光学膜生产企业产能快速释放以及国际品牌竞争压力下,我们激智科技可以一直保持原有的光学膜显示领域的地位,我们同时坚持自主创新,我们的量子点薄膜、复合薄膜等高端薄膜,还有新能源行业的太阳能背板薄膜市场占有率不断的扩大。就以今年前三季度的市场销售额跟去年同期比,我们的营业额增长32.36%,利润增长了84.77%, 过程中BOE工业互联网平台牵引着我们整个产业链一起在发展,也助力整个上下游的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实现降本增效,所以未来我期望有更多的合作伙伴来携手打造整个工业互联网的生态,实现全产业链的共生共赢。

  谢谢大家。

  王洪:感谢罗总的精彩分享,希望今后我们能够跟激智科技的合作不断的深入不断的扩大。

  下面介绍工业园区解决方案。工业园区解决方案要解决的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把原来孤立的硬件和系统平台,通过我们的赋能平台实现相关软件和硬件系统的拉通,实现相关数据的融合应用,来让我们的园区变得更智能、更安全和更高效。

  目前我们整个园区主要有两大应用场景,第一就是我们跟制造相关的工业园区,我们可以对人员、车辆、设备实时管理,可以提供设备的线上巡检维护,数据的远程填报的功能,使整个设备预警响应得到大大提升。此外在安全这块,我们针对生产车间的保密和危险区域,通过设置虚拟的电子围栏,可以实时监控和管理车间的安全状况,来提升我们整个园区的安全管理水平。

  在工地场景当中,用户可以在我们系统平台上实时的把控项目的进度。京东方做新基建项目的时候,第一个要确保的就是项目进度,通过园区管理解决方案,可以高效的对整个项目进度把控和落实。第二个,结合我们赋能平台的智能化功能,可以自主监控现场各种机械设备,例如塔吊、挖掘机等安全运行状况,来实现防碰撞、自动报警等一系列的功能,有效的降低我们整个工地的安全隐患。

  我们的工业园区解决方案具备以下的优势,第一个功能全面,目前这套解决方案在京东方及客户的多个工业园区、工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产品功能丰富,覆盖了人员、设备、能耗、安全管控等多个方面。第二个极致体验,特别强化相关技术与场景的结合,来打造极致的客户体验;支持多种设备,有为管理者观看的大屏,有便于工程人员使用的移动端,通过这些终端产品可以实时的来查看整个园区的运营状况、人员状况、任务推进的状况、设备异常状况等。第三个特点是融会贯通,是要融合和扩展园区已有的软硬件系统,来实现不同系统的多级联动。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比如说会场上面烟雾报警器突然发出报警了,如果我们酒店用了我们的平台,管理人员第一时间就能知道某一个区域出现报警,同时在后台实时查看现场的情况,相关负责人第一时间来制订相关的处理措施和人员疏散方案,对管理效率的提升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我们BOE的工业园区解决方案可以帮助我们园区客户有效的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管理效率,来保障我们的人身安全。

  下面分享两个客户案例,第一个在我们武汉的工业园区客户当中,将我们的人脸识别技术,人机闸道集成,无论是员工还是访客都可以实现一个自助无感知的入场。通过赋能平台相关的数据能力,我们采集分析相关的水电气等能耗数据,可以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同时可以快速定位能耗超标的具体原因,来优化我们能耗使用。其实工业园区很重要的一块成本其实就是能耗,能耗降低对降低整个园区的运营成本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通过一系列的移动化的应用,有效的提升了整个运营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效率,同时对一些日常办公纸张的节省使用也是有帮助的。

  在施工现场的优化率当中,刚才提到了管理者可以实时查看整个项目的项目进度、现场画面,发现异常情况的时候,通过我们的终端设备、可视化对讲、系统定位来实时的了解工地的情况,可以有效提升30%的沟通效率。同时,现在我们国家对用工的管控也是提了比较高的要求,我们现场集成了体温检测、人脸闸机等一系列的功能,可以对我们的操作员提供实名制的管理,同时可以实时监控设备异常的状况,使我们安全事故发生率降低了将近一半。

  中建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也是我们工业园区解决方案最重要客户之一,下面有请中建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的张勇先生为大家分享《智能化赋能驱动项目数字化转型升级》,有请张总。

中建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张勇中建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张勇

  张勇:尊敬的各位嘉宾,感谢王总,今天上午听了整个京东方的IPC大会大家的分享,让我很深切的感受到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各行各业都在发生着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和京东方在合作过程中,需要和京东方的物联硬件设备进行一个关联。我们先是从视频监控这一侧先接入到里面去,接入这一侧之后并不是说我看一个大屏就完了,更多的是在AI这一侧,今天各位嘉宾在一进大厅的时候也能看到京东方AI的能力,我们现在对于AI这块应用场景是比较多的。

  另外一个就是我们的边缘侧这块的一些应用,下一步也是我们要和京东方共同合作的,我们要把我们的能力,我们的应用场景整合到小盒子里面。

  我们想通过和京东方还有和很多业界的同行们一起构造出整个智慧工地或者整个智慧建造、智慧建筑的能力,让我们整个建筑不再是冰冷的混凝土式的生硬的建筑,让它们逐渐变成有温度有感知。在这儿也是想和我们各行各业,我们共同来建造我们整个建筑产业互联网,然后达到我们的共建、共享、共创、共赢。

  谢谢各位!

  王洪:谢谢张总,张总分享了很多智慧工地,包括建筑行业具体的应用案例,希望结合中建的产业互联网和京东方的工业互联网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下面介绍我们互联网线上服务的产品Z Cloud,也是一个平台化的产品,我们整合了各系统当中通用的功能,包括用户管理、营销、供应链等,构建了业务中台,业务中台现在也是IT业内非常流行的一个架构,我们为什么要构建业务中台呢?从交付的角度来说,业务中台可以大大提升我们相关服务,其实就是相关功能模块的复用性,可以大大减少我们的服务开发。这个好处是是相关的应用部署上线会快捷很多。基于这个业务中台,我们面向广大企业,打造了全新的订阅服务,通过我们今天隆重推出线上服务门户,我们正式对外提供服务,希望通过我们工业互联的线上服务,来拉通我们的上下游客户,来真正实现整个产业链的产能协同跟产业协同。同时更希望通过我们工业互联的线上服务平台,来赋能我们广大企业,实现我们广大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目前我们工业互联线上服务已经有55万多台设备接入,同时我们开发了两百多个场景化的线上应用,我们目前线上平台的用户有超过50家,同时我们有600多个应用开发者在基于我们这个平台进行开发,未来我们也想把我们的线上平台推向社会,面对个人业务开发者开放。希望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和客户能加入到平台的建设当中,来共同打造我们工业互联的生态。

  下面介绍两个案例,第一个案例,通过协同设计、过程管理、信息联动、协同制造,包括从材料到产品一直到客户端的整个质量追溯过程,通过数字化手段来打通上下游信息之间的联动,最终实现整个产业链的运营效率的提升。从目前的效果来看,通过这套平台可以使可确认的工厂排产计划周期,从原来的一个月扩展到四个月。其实大家可能不知道,我们显示行业相关产能的分配是非常复杂的,因为涉及到的物料比较多,涉及到整个生产过程相关的设备、瓶颈、工程、物料相关的东西是非常复杂的,没有这套设备之前,我们原来做到什么程度呢?基本上我们叫3+1,三个月的月计划,一个月到天的计划,如果客户计划发生变动,我们整个生产计划又得重新排布,客户体验是非常不好的,同时交付行为也是非常低的。通过我们这个平台可以实现四个月到天的具体的生产计划。同时我们客户交期的应答时间从平均8天降到3天。什么叫产品交期应答时间,比如客户给了我们一个订单,我们要告诉客户多长时间能把产品生产出来,多长时间能把产品交付给客户,之前我们大概需要7天的时间,通过这套平台,我们从原来的8天可以大大降低,降低到3天。然后客户交期的达成率可以达到95%以上。以前我们的水平也就是60%,同时关键库存的周转时间原来是45天,现在我们控制到30天,材料的库存周期的周转其实就是钱,这个为企业效率提升带来了很直接的贡献。

  仓储物流APP是我们线上平台当中应用最广,最受欢迎的一个APP,它相对来说应用的行业是比较多。目前在我们这套平台上已经接入的库存中心超过20个,我们管理的物流车辆超过600辆,联动的线路超过200条,可以为客户提供规范化的库存管理,减少无效劳动,降低资金占有率,确保账实一致。平台是SAAS、PAAS的方式,直接通过服务订阅,按年、按月、按帐户多种灵活的方式来使用。可以做到“三无IT”,无数据中心,无IT基础设施,无IT运维人员。

  作为京东方仓储物流线上APP服务的典型客户,通广物流在仓储物流行业耕耘了十多年,业务服务范围广,下面有请来自苏州通广物流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总经理姚林先生带来《平台赋能,助力物流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有请姚总。

  姚林: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想把物流和仓储行业做长久,我们的方式就是数字化转型。对于仓储行业来说,我们的痛点一是日益增加的人工成本,第二个就是刚才王洪先生所说的帐实一致性。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帐实不一致会严重影响生产计划,所造成的后果也是很严重的。

  应用BOE工业互联网平台让我们的物流系统更加的集成化,物流标准更加统一化。

  主要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增效率,应用WMS系统使整个管理过程效率提升,全程条码管理,无纸化、自动化作业;先进先出排序,提升周转率;电子标牌的可视化提醒,拣货发货的效率提升达到20%以上;多方式的即时盘点,盘点效率提升30%。这已经逐步的给我们公司已经带来一些很大的正向的效应。我们现在很多客户货物盘点的帐实相符率提升的越来越高。

  第二个优势是降成本。以合肥公司来说,我们有将近六万平的仓储,里面涵盖了70多家客户,我们需要将这些客户近一年或者一年半的那些呆滞的库存定期反馈给他们。这个过程在没有上WMS系统之前做的并不是很好,应用WMS系统之后物料的批次等数据会及时的在系统中呈现。打个比方来说,超过一个月的呆滞品的物料会在系统中进行报警,报警的同时我们将此信息反馈给客户,告知客户这一个月之前的货物需要处理,这就大大的提高了客户的外仓管理的效率,提升了库存的周转率,减少库存占用的金额。

  第三个优势是减人工。对于我们来说,最直接的例子是以合肥一仓去计算,九千平方米的立体仓,在应用WMS系统之前的需要30个人,在系统成熟之后我们降低到10个人。刚才王洪先生在一个报告中说他为一家公司每年所省的人工成本达到50万,我来核算一下20个人的工地一年所能省下的成本将近120万。所以这个系统在前期投入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投入一定的成本,但是长期所使用下来所给我们物流仓储公司来说会带来一个很大的效益。

  最后一个优势就是可追溯。系统的数据存储的时间是很长的,应用BOE工业互联网平台后,多维度的库存查询,自定义报表,所有的数据都可以进行可视化、可追溯,每一个条码都可以进行定义。

  此次和BOE工业互联网的合作,也是我们提高自己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方式和方法,希望以后能够加深关于工业互联网这一块的信息化合作,提高我们公司的一个核心竞争力。

  王洪:感谢姚总,希望京东方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像姚总期望的,助力我们通广物流在行业里成为翘楚。

  非常感谢各位嘉宾的分享,也非常感谢在座嘉宾的耐心聆听。BOE工业互联网产品2.0的发布标志着我们京东方以我们丰富的行业经验为核心,同时结合京东方的智能技术来赋能我们工业场景,同时我们中祥英这个团队是专注打造工业互联网产品,我们的目的就是助力我们的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未来我们期望与更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携手,来打造工业互联新生态 专芯智制、生态共赢,谢谢大家。

  英特尔有限公司行业解决方案集团首席技术官吴闻新:优化系统架构,推动云边协同

  在整个工业互联网推进的过程当中,我们认为互联网技术里面有三个技术是转折性技术。一个是5G,另外一个就是我们讲边缘计算,再有一个就是人工智能。我们认为这三个技术能够加速或者说能够更好的推进工业互联网变革。当然,这个里面是依托于万物云化、万物互联这样一个平台。

  英特尔在整个工业互联网中的定位和位置,是一个开放的、是跟大家合作的关系。英特尔作为底层的一个不管是在硬件上面还是在软件上面是这样一个支撑和赋能的角色,希望能够跟京东方一起,利用英特尔的技术,互联网的能力,来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

  新华三企业事业部技术总监薛聪:新华三智能制造工控安全解决方案

  安全相关最新的发文是上个月两个部委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这里面明确了国家开始正式建立监管平台,包括安全生产监管平台以及数据支撑平台,可以看出这一系列路径,从一开始规范化的顶层设计到扶植一些工控的企业还有方案,到最后建立平台,整个国家对于工业互联网尤其安全这方面是有一套整个流程和规范。

  新华三希望跟京东方及在座的各位,就工控安全及其他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特别适合大家的、最好的工控安全的解决方案。

  腾讯云计算责任有限公司工业云总经理李向前:腾讯工业互联网助力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

  腾讯的理解,整个工业互联网的打造至少从三个层次去打造,第一个要实现全面的互联,第二,连接上是要获取数据的,数据的分析也是由易到难的,所以可以看到基于数据的自决策再到跨系统数据的共享,以及到最终的基于模型的分析,这个都是基于数据应用的不断深入深化的过程,这个是数据智能。第三个层次是真正实现智能制造,包括企业内的智能化生产,企业间的网络化协同,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个性化定制,企业和产品间的服务化延伸。

  今天京东方提出说生态共赢,其实恰恰是跟我们不谋而合,这个生态绝对是需要大家一起来做的。在做的过程中一定是生态共建,不再是单纯甲乙方关系,我们称之为新型合作伙伴关系。从伙伴到生态,整个其实是一起来发展。

  北汽蓝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互联网项目部部长张博:物联网技术在传统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当中的应用

  从制造行业来讲其实我们对协同这个概念有特别的概念。研发、制造、生产、采购、物流、销售、售后服务一系列的内容都是协同的结果,生产过程中需要协同企业内部上下游的各个部门,包括工艺、质量、采购、生产制造,从外部来讲需要联动上游原材料的供应商,以及加工商、配送商、三方物流、运输都是都需要联动,销售也需要跟下游的经销商单位、4S店等一系列都是需要协同的,包括最后财务回款,所以产业链连接的过程非常广。

  针对生产协同制造领域来说,我们认为未来从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和数据智能应用这几个角度,是未来尤其对整车制造、乘用车制造能提升比较多的。